孙立平,男,辽宁省人,1955年5月7日出生。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81年入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班学习。1982年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南风窗》评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奖”。
研究领域:
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以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著称。他在《财经》杂志举办的“2013:预测和战略”年会上发出的盛世危言,一如既往,极具震撼力。
在8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现代化。曾出版《社会现代化》、《走向现代之路》、《发展的反省与探索》等著作,并发表论文多篇。其间,提出现代化的时序模式、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等理论。特别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进入90年代之后,研究的兴趣逐步转向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相继发表《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合作)、《改革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和民众互动关系的演变》等论文,并提出了“总体性社会”、“总体性资本”、“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等重要概念和理论。发表在《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五期上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和隐患》(合作)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研究方向主要是转型社会学。其主持的大型研究计划“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关注的是作为一种文明的共产主义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运行逻辑。另外主持的“当代中国农村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和“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社区建设研究”则关注于“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的转型过程。
孙立平主讲课程
《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反省与探索》、《传统与变迁》、《断裂》、《转型与断裂》、《失衡》
孙立平服务客户
在北京大学“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 2014年10月26孙立平亲临南阳,论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2015年1月29日出席东莞经济年会; 2015《财经》杂志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