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0年中期论坛于线上举行。面对疫情风险,中国应该如何破局?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做客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进行在线访谈时表示,面对中国经济在疫情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应对政策也要做出调整。中国今年的经济政策要面向基层,留有余地,谋划长远。
李稻葵说,这次的疫情和金融危机不一样,这次的危机是基层百姓的危机。这次金融行业没有受重大损失,很多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待在家里交易额上升了,很多买对了股票的,比如买了高科技、制药、新能源的反而创了新高的。这次的危机主要是基层的,以前可以去餐馆打工,去外面摆摊的,现在不行了,这次的疫情带来的冲击主要在美国,老百姓有怨气。
我想中国经济也有这个问题,基层有问题。所以,我们的政策要面向基层。这次除了搞新基建以外,要拿出相当一部分钱想方设法针对制度,甄别谁是真正困难的群体,这不简单,要下功夫的,要完善我们的社会治理结构,建立一套制度,真正甄别谁是困难群体,直接给他一定的补贴。说好了,不是补一辈子,是救急不救穷。现在我们没这个机制。我们现在缺一个政府直接面对百姓的转移支付的机制,这次要建立起来。面向基层的转移支付要建立起来。李稻葵算了一笔账,1万亿的抗疫国债券如果直接交给百姓,一人一年给他补贴1万元,能够救助1亿人口。这个制度要建立起来。
第二,政策要留有余地。新基建一定要做,不仅是新基建,而且重点地区的基建也很重要,比如珠三角的虎门大桥,天天堵车,所以,珠三角的基建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所以,基建还要补短板。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说要留有余地,因为看不清明年后年是什么情况,没准又来个什么冲击,我们要把项目、资金准备好,如果明年、后年继续出现严重的形势,我们再往里新增项目。我们的政策要留有余地,不要像2008年那样一下全上去,因为那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扭转预期。这次不一样,我们要留有余地,要防止它恶化。
第三,要谋划长远。长远是什么?长远是内需。中国经济最强的底气、最牛的一张牌就是我们潜在的消费市场,我们还没有释放出来。怎么样启动这个市场?必须城镇化。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要加强县级城市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因为这些农民第一站进城就是附近的县级市,县级市很多财政是不足的。所以,3.7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很多是给县级政府用的,是“两新一重”新型城镇化里的一条,如果新型城镇化做好了,我们有希望用15年时间把中等收入人群从目前4亿翻到8亿。到那时候,中国经济就非常坚固了,我们的基础就坚如磐石了。李稻葵也呼吁,针对中等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应该再减一点。个人所得税大概一年一万亿,其实没多少钱,在二十多万亿的财政盘子里只是一点点,但这一万亿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一批中等收入人群,让这批人的收入上不去。和劳动就业相关的税收也是由劳动人口承担的,比如社保的“五险一金”,你发1元的工资还要给他0.6元的附加税收,老板和员工实际是分摊这个税收负担的,在这方面还可以下工夫。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司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智库联系处理。
政商智库网隶属于北京正商方略经济咨询中心是一家独立的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广泛联络国内外政府领袖、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学者等,举办国际峰会论坛、组织技术交流、行业研讨会及参访,为社会各界提供智力支持。联系电话:13810102624(王老师)
主要业务领域有:战略咨询、公关服务、承接政府和企业委托、邀请专家出席论坛会议授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