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来开平出席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讨会。根据会议的安排我讲三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用好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好形势和新基建的环境与条件,突出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就我所知,改革开放前广东制造业是十分薄弱的。因为珠三角处于河网地带,造成城市地区之间的来往很不方便,再加上香港、澳门,在英国和葡萄牙人的手中,沟通比较困难,这既影响了物流的推进和市场的发育,更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的1982—83年我经常由广东到顺德和到深圳去,那时,去顺德要走半天时间,去深圳要七、八个小时,没有桥梁,过河要排长队。当时的中英街,一半归香港、一半归大陆,香港那边热闹非凡,红红火火,而我们这边,却冷冷清清。
由于广东是中国主要侨乡,改革开放后,华侨大量返乡探亲,1982年江门的外汇收入就高达1亿美元。我们的人也在华侨资助下走遍世界。再加上中央高瞻远瞩,把深圳、珠海、汕头定为特区,广州定为沿海开放城市,在中央支持下和华侨捐资帮助下,河网地区的大批桥梁修了起来,公路修了起来,像虎门大桥,那是经过一年半在流花宾馆的论证才开始建设的。
随着开放力度加大,交通条件改善,特别是港澳回归,大湾区各城市迎来了快速发展。1996年我们把中国第一个星火计划产业密集区经省里同意放在顺德北滘镇,当时提出1990年发展到7个亿的规模,很多人担心不能完成,而到了90年人民日报报出了北滘的产值12.5亿元。我高兴的由北海跑到北滘来祝贺时,当时的书记告诉我实际是25亿元,报道时压低了一半。
改革开放30年中,大湾区的发展是神速的。制造业有了很好的基础,例如美的集团,80年代只会生产台式风扇,而现在完全成了制造业的老大。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在新经济的创新与拓展方面,都有了数百亿元的规模。像这样的企业,在顺德、在佛山,在江门、在大湾区已有很多,深圳开放初一穷二白,泰国来的谢国民的饲料厂位于深南大道的北侧,至今记忆犹新。而今深圳在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GDP已超过香港,成了国际化大都市,这些都为我国制造业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和更好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大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
我们大湾区有11个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惠州、江门、佛山和肇庆。这11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有很多比较优势,交通便捷、实力雄厚、科技水平高、开放力度大,有着构建环境优美、生活宜居、科技领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基地,成为我国实现四化三目标战略的新引擎。
基于此,我们的制造业,一定要紧跟网络化的时代潮流,以新经济的发展为龙头,用好新基建的环境与条件,要促进制造业与新经济相融合,要搞好制造业+互联网,推动云计算、大数据、5G、高压输电、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要建立领先的新经济制度,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要构建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为了推进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搞好三个面向。一是面向实体经济,中国的实体经济是一个汪洋大海,它是我们的经济基础,也是我们的经济优势之所在。新经济只有面向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二是要面向中国的乡村振兴,我们的城市发展不错了,但中国农村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中国有6.8亿人月收入1000元以下,此中很多在农村。正如习主席所讲,没有农业强,就没有中国强。没有农民的富,就没有中国富,没有农村美,就没有中国美,我们的新经济只有面向农村这一广阔天地,才能赢得更好发展,中国也才更有希望。三是面向国际,总的说,在面向国际方面,珠三角做的是好的,但同很多国家相比,我们的国际化程度还相差甚远。为了促进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一定要使新经济面向国际,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准,用好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点建议,要弘扬创新工作与制造业发展相结合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好传统。
解放七十年来,中国制造业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之路,这七十年改变了中国制造业的一穷二白,并发展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总量已达到美日德三国的总和,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都是因为我们的制造业坚持了一条创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及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果。在今天遇到新冠病毒流行世界,全球经济将面临大萧条的形势下,要搞好我们的发展,十分需要弘扬我们好传统、好经验。
70年前,共和国刚成立时中国一穷二白,用的灯是洋灯,用的车是洋车,吸的烟是洋烟,用的布是洋布,用的火是洋火。大家知道人类没有火,是不便生存的。我们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现在用的打火机,火柴,各种取火方法十分方便,而往前推70年,我们还要用火镰撞击火石进行取火,可见我们的工业之落后到了什么程度。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大众得到解放,社会主义制度激发了亿万人民的劳动和创造热情,生产力得到空前提升。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从三酸两碱、金银铜铁等工业原料的制造,到煤米油盐酱醋茶及纺纱,棉布、服装、鞋袜等生活资料的生产全面启动,继之国家又狠抓了汽车、火车、拖拉机、轮船、飞机直至两弹一星的研制和生产。
回顾前三十年中制造业的发展,完全是靠创新与生产相结合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我有幸参加了1962年启动的国家科学技术攻关计划,那时间攻关内容有62个专项,其中7项于1964年放给了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天津市,这七项中的第二项“发酵法生产味精”交给了天津食品发酵研究所,项目负责人落在了我的肩上。从那时起,就深切感受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那时就于我们制造业技术攻关任务的完成中显示了巨大的成功和作用。
那时国家虽然人才很少,资金困难,国家为了保证技术攻关,,基本做到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我领导的攻关小组是我提名要的人,我提出从北大、南开、复旦、山大、吉大、武大、南京大学各要一名毕业生,结果除了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都按时到岗之外,还有河北大学、天津轻工学院、无锡轻工学院的毕业生,也都被分到我这个单位。
为了完成任务,不分节日假日,不分晚上和白天,我作为项目负责人76天没回过宿舍,困了睡乒乓球台上,或是睡在楼棚板上,铺报纸、枕砖头,身上盖着工作服。我们大学毕业后15年中没提过一次工资,谁也没有怨言。经过两年努力,我们完成了攻关任务,国家进行了严格验收,举行了全国专家参与的鉴定会。国家科委以秘密级出版了我们8万字的报告,并让我提供5万字的试验方法和工艺技术。天津日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年轻人敢想敢干敢攀世界高峰”。之后十年在中国建起210家味精厂。
我们的制造业后30年的发展,靠了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进行了引进和仿造。1983年9个部委在长沙枫林饭店讨论中国人的蛋白质营养与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时,我应邀做了第一个学术报告。我指出中国人的动物蛋白营养不到总蛋白消费的12%,中国的畜牧业不到农业16%,中国饲料产量人均仅为0.03公斤,同发达国家形成巨大差距,要解决肉蛋奶的供给问题,就要发展畜牧养殖业,就要发展饲料业。但当时认识很不统一,有人认为人吃的粮食还不能保证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条件发展畜牧业和饲料业,转年初《红旗》杂志,作为党刊,提出了“十亿人吃蛋白质战略应为杂合面战略”,即把大豆面混入面条、馒头中是唯一的方法。但随着改革开放,我们通过星火计划引进了第一个饲料添加剂工厂,放到了顺德县的北滘镇,推进了饲料工业的启动,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大发展。迄今我们的养鸡、养牛、肉蛋奶产业都取得了很大规模。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动物蛋白质营养缺乏的大问题。
还有不少的产品,也都是因为对外开放,使我们放宽了眼界或进行了仿制或大量引进生产线而得以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初我参加中国科技代表团走访了20几个国家,在国外看到了餐桌上的干红、干白、矿泉水、格瓦斯等等。回国后,我们便通过星火计划,组织研究单位和考察进行研制,紧接着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第一瓶矿泉水、第一瓶椰子奶、第一瓶格瓦斯研制成功,走上餐桌。而我们国家更多的生产线,包括奶业、红肠、可乐饮料以及彩电、收音机、计算机、汽车和工程机械等的生产大多都是引进生产线得以成就的,包括大亚湾核电站也都是从国外引入的。十年前我国的技术依赖度非常之高,上海曾达72%,都是大量引进造成的。
而最近十年,我们真正开始了科技强国的战略,启动了创新型的制造业生产。
高铁、大飞机、汽车、高压输电、计算机、航天、探月、北斗导航等,这些制造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增长和创新投入的增强。
由此看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的,也是拥有巨大潜力的。今天,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如何用好我们的优势和经验,在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弘扬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对大湾区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点建议:大湾区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创新发展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我国的制造业,虽然已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就总体水平讲,我们的制造业在世界上还属于第二梯队,有一些还在第三梯队之列。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我们的制造业质量偏低,效率不高,竞争力不足。全世界创新企业100强中,美国有39家,日本34家,其余分布于德国、法国、韩国、瑞士等。中国2015年榜上为0,2016年也只有华为1家.
生产效率是衡量企业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仅为美国的12.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原先的卖方市场造成的,中国开放前期,制造业赶不上市场需求,出现了市场上的企业说了算,物品严重缺乏时,“萝卜快了不洗泥”,这就是卖方市场。在卖方起主导作用,而又有利可图情况下,企业缺少创新的动力和激情。另一方面,因为人民收入过低,不管买什么东西,只要能凑合就行,专门捡便宜的挑,如此情况给粗制滥造,制假售假,开放了绿灯。二是廉价的农民工和环保代价低造成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曾经高达80%以上,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工走进城市和工厂,在劳动岗位少,劳动人口多的竞争下,劳动力价格极低,再加上环境保护政策不力,先发展后保护的政策,使企业环境负担甚低,如此的低投入高产出,使得很多企业不思创新,不思质量改进。三是我国的劳动大军文化水准过低,在制造业的操作上运作水准偏低,迄今,中国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为10.3年,而发达国家多达14—16年。前些年我们很多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只有五六年、七八年。我在1985年于美国硅谷的生产线上,考察过他们的员工文化水准,多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中国劳动者文化水准低,就难以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四是,社会教育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一切向钱看,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价值观和贪污腐败的恶劣导向,使得一些企业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也抑制了我们制造业质量的提升。
基于此,我们大湾区制造业向高质量的转变必须要有问题意识,要立足于创新发展,把人才作为向高质量转变的第一资源。
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有创新才能进,才能强,才能胜。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加强创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坚决改变以论文论英雄的恶习。长期以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多一点,远低于美国的80%,这完全是因为职称评定,职务提升只看论文,不看应用造成的。为此,必须改变研发与生产的两张皮,改变科技奖励又多又乱,不重实际所造成的严重浪费。更要改变代写论文,抄袭论文,花钱买论文的做法,以打破对科技人才选拔的干扰,促进科技创新更有效的推进。
2、开创中国创新产品演练提升的好环境。我搞了27年的科技创新,深知任何一个创新成果按基本经济指标达到要求投入生产后,还需要在更多的实践中进行技术完善和提升,并在不断完善提升中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节能减耗的高要求。因此,我们的国内市场和政府采购要支持中国的创新产品。就像我们的民航机,要是航空公司不支持,不购买我们自己的飞机产品,中国的大飞机将永远不会迎来大发展。我们要学习韩国的“身土不二精神”,当年我们会造轿车时,韩国汽车轮子还不会造,但他们的市场支持了韩国汽车发展,“大宇”、“现代”曾经是韩国马路上仅有的汽车型号、如此使韩国的汽车在国内市场演练中得到快速提升,并向中国出口了生产线。
3、要有更多金融部门的支持和更多风险资金的提供。制造业的发展要转型提升质量,就要创新,就要聚集人才,这就需要有大量投入。我1985年去日本三多利研究院,就知他们科技投入占到企业营业额的15%。而我们科技落后,就是缺乏投入。进入新世纪的2003年我在中关村调研时那里所有公司科技投入都不到营业额1%。没有高投入,就不会有创新的好设备,也不会有更多的高人才。为了确保创新的投入和人才聚集,需要银行、金融部门给制造业更多的支持和投入,特别需要有更多、更大额的风险投资,以确保制造业能克服创新工作的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使创新走向辉煌和繁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司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智库联系处理。
政商智库网隶属于北京正商方略经济咨询中心是一家独立的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广泛联络国内外政府领袖、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学者等,举办国际峰会论坛、组织技术交流、行业研讨会及参访,为社会各界提供智力支持。联系电话:13810102624(王老师)
主要业务领域有:战略咨询、公关服务、承接政府和企业委托、邀请专家出席论坛会议授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