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成渝地区面临的哪些发展机遇?
12月24日上午10点,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成渝力量 品牌榜样”2020成渝双城经济圈品牌大会线上开启。会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做了主题分享。
“这一年即将过去,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2%左右。”姚景源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了判断,2020年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是负增长,只有一个国家会保持一个正增长状态,那就是中国。
在姚景源看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成渝地区面临的发展机遇。
原来在国际大循环下,沿海城市具备天时地利的优势。现在,中国经济要转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意味着,中国发展方向从主要的东部沿海地区,正转变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谈及企业品牌这个话题,姚景源认为,品牌是文化的凝聚,是企业之间最高层面的竞争。
谈发展:
希望成渝地区建设成国内领先科创基地
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姚景源曾多次到过成都和重庆调研,也走访过成都、重庆两地的高科技开发区,在他看来,成都和重庆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条件都非常好,具备巨大发展潜力。
“我们希望成渝两地成为内地改革开放新高地,成为科技创新领先于国内、甚至领先世界水平的科创基地。”姚景源说。
成渝地区经济总量已达全国经济总量的7%,这个比例还在上升。“未来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将沿着长江一带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遥相呼应,而这一条长江经济带也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姚景源提到,目前,我们有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从数据上来看,我们的外汇储备超过31,000亿美元,今年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领域,我们已走到前沿。
正因如此,可以转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国际大循环为主体转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不是小事。”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成渝地区,将面临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
原来在国际大循环下,沿海城市具备天时地利的优势。现在,中国经济要转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意味着,中国发展方向从主要的东部沿海地区,正转变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谈品牌:
品牌是文化的凝聚,是更高层面的竞争
在2020年即将过去之际,回首这一年,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撞击。数据上看,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国内工业增长速度降到40年来最低点;消费增长速度降到60年来最低点;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6.8%,成为自有国民经济核算以来历史最低点。
欣慰的是,今年二季度,经济开始回升,前三季度中国经济GDP实现0.7%,由负转正。“这一年即将过去,我们预测今年可以实现2%左右的增长。”姚景源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了判断,2020年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是负增长,只有一个国家会保持一个正增长状态,那就是中国。
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
谈及企业品牌这个话题,“企业品牌为什么如此重要?”姚景源说,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要看这个地区企业品牌的数量和质量。
“成渝两地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了很多很好的品牌,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珍惜它,去大力发展它们。”在姚景源看来,品牌是文化的凝聚,最高层面的竞争。
具体来看,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第一个层面是价格竞争,这是最低层面的竞争;第二个层面是技术层面的竞争,追求产品性能、品质之间的比拼。“如果要上升到更高的一个竞争层面,就是文化竞争,而品牌就是文化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