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建议从战略角度认识中医药价值
浏览次数:257次 更新时间:2020-06-08 13:59:58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我国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交出了令人振奋的答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瑾在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表示,应全面总结我国中医药在抗疫中取得的成绩,尊重中医药自身规律,推动中医管理和中医人才培育,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从国家战略角度重新认识中医药价值,构建中西医并举、并重、并跑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
全程参与疗效突出
“中医药全程参与,使救治关口前移,有效防止了轻症向重症转化,这是抗击疫情中取得成效的重要路径。”陈文玲说道。
5月18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截至5月17日24时,北京市确诊患者593例,在院6例。中医药参与救治了绝大多数病例,治疗率为90%。在中医药治疗患者中,使用中药汤药的比例85%。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治愈出院和症状改善为97.7%。“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进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刘清泉说。
陈文玲表示,自古以来,治急症是中医的强项,用对了药,一付药下去,患者病情立时就有变化。“危重患者往往涉及多脏器功能不全,如重症感染休克、合并肾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鼻饲中药、中药灌肠、艾灸、针刺等,效果往往出乎意料。”陈文玲说。
张瑾也表示,与西医相比,中医是理论医学,重整体,以有病的人为医疗对象,善用“坚盾”,关注“病的人”,是“医人”的科学。西医是实验医学,重局部,以人身上的病为医疗对象,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是“治病”的科学。中医治疗并不是关注疾病的表征,而是关注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所导致的症状,即人体正气对致病因素的反应状态,调动病人自身的能动性和免疫力战胜疾病,就可以达到及时救治、快速控制病情的效果,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还能最大程度降低出现后遗症的风险。
不仅如此,陈文玲说,中医药充分发挥“简、便、效、廉”的特点,还能大幅度降低救治成本。根据调研和公开报道的数据,中医可以有效控制新冠肺炎轻症转化为重症,平均治愈一例轻症患者花费5000-8000元左右。根据西医治疗方案,一个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花费在20万甚至百万以上。
中医药理应得到更重视与发掘
“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应得到重视与发掘,但我国中医药行业日益衰落的状况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陈文玲说。
陈文玲坦言,无数事实证明,我们虽需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医术,但不能全盘西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势在必行。有数据显示,美国2018年的医疗费用是3.6万亿美元(约24.84万亿人民币),占美国GDP的近18%,保障3.27亿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8.7岁。我国2018年的医疗费用是5.8万亿人民币,占GDP百分比为6.4%,保障13.95亿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这说明我国即使还没有发挥好中医药作用,但是中西医有限结合的医药卫生体系,仍然用较低的成本取得了不亚于西方医药的收效。
“但我国中医药发展还远远不够。”陈文玲表示,目前西医在我国临床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中医无论是执业医生数量,还是医疗机构数量,都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997434个,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占比仅为6.09%。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230万人,中医药卫生人员占比仅5.81%。
此外,陈文玲说,至今我国医药管理部门仍套用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进行中药鉴定和药品注册。有数据显示,2012-201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三类以上(包括三类)化学新药数量依次为87、116、100、77、76、100、112个,而2012-2018年批准的专利中药数量依次为16、14、9、6、0、1、3个。与西药相比,我国中药新药审批缓慢,中药新药注册数和审批数均屡创新低。
教育制度方面,张瑾介绍,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5000余人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人,中医国医陷入传承危机。中医教育基本以西医思维教学,例如学生在学校1/3的时间学西医知识,1/3时间学英语和其他课程,1/3时间学中医,甚至本应作为重点课程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也被改为选修课学习。
“巨额利益驱动也导致一些医院有西药的‘需求偏好’。”张瑾直言,目前医院多追求使用大型设备检查、化学药品和手术治疗,获得较高收益,中医的特色疗法虽然优于西医,但由于收入较低,医疗机构、医生都没有较大动力推进。
构建中西医并重的医药卫生体制
陈文玲表示,在我国被忽视的中医药,在国际却开始越来越得到关注。据悉,目前一些国家已深入开展科学研究论证,探索中医药的疗效机理。美国政府每年拨款数千万美元,用于支持中医临床研究,包括通过科学方法可以衡量针灸、推拿对人体肌肉、血液产生变化的大数据。日本政府每年划拨近1.72万亿日元的研究经费,用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因此,陈文玲指出,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构建中西医并举、并重、并跑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此次‘战疫’是振兴中医、抢救国学的重大契机,真正构建保留精华去其糟粕、更为科学现代的中医药教育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补足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短板,并把眼光放远,为世界人民贡献宝贵的真正的中国创造。”
陈文玲表示,中医药是我国最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主导权和制高点的领域之一,是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博弈的重要战略筹码。必须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中医药的战略价值和历史价值,作为构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的重中之重。
“当前最紧要、最核心的工作是抓紧研究建立独立于西医的中医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建议成立独立于卫健委的中医委。”陈文玲表示,应尊重中医药自身规律,推动管理架构和流程再造,建立适应中医药传承和保护的检验、注册、评价、管理体系,构建中国现代新型医药卫生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彻底解决当前医药卫生体制中“重西薄中”“重末轻本”的问题,建立真正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医药卫生体系。
张瑾也建议,应全面总结我国中医药救治的经验和做法,并将中医药机构和人员纳入国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制定中西医结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操作模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急救体系,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同时,抓紧构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维护我国合法权益。应结合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健全完善现行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张瑾表示,应出台《振兴中医药2035国家规划》或者《振兴中医药2050国家规划》,把扶持中医药发展作为我国新时期卫生医疗工作的战略重点。推动全民中医,大力发展中医药传统疗法;把中医作为城乡社区医疗保障的基础手段,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战略支撑;把发展中医作为应对瘟疫、亚健康和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陈文玲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06-04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司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智库联系处理。
政商智库网隶属于北京正商方略经济咨询中心是一家独立的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广泛联络国内外政府领袖、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学者等,举办国际峰会论坛、组织技术交流、行业研讨会及参访,为社会各界提供智力支持。联系电话:13810102624(王老师)
主要业务领域有:战略咨询、公关服务、承接政府和企业委托、邀请专家出席论坛会议授课等。